2025年冬至的具体时辰是12月3日18时03分(北京时间),这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白昼时间开始增长。
-
冬至的天文意义
冬至是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时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接收的阳光辐射最少。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而南极圈内则为极昼。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性,每年冬至的具体时间会有微小差异。 -
节气时间计算方法
冬至时刻通过天文观测和轨道公式精确计算得出,主要依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现代天文学使用历书时和原子钟校准,确保时间误差小于1秒。2025年的冬至比2024年推迟约6小时,这与闰年调整和轨道周期有关。 -
不同地区的表现差异
北京时间18:03的冬至时刻,全球各地实际感受不同:新疆喀什地区(东六区)日落在16:30左右,而黑龙江漠河(东八区)下午15:50即迎来黄昏。越往北的地区,白昼缩短现象越明显,例如哈尔滨当日昼长仅8小时12分。 -
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冬至自古被视为重要节点,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现代气象学发现,冬至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形成全年最低气温。建议此时注意防寒保暖,北方需防范管道冻裂,南方则需应对湿冷天气。
随着冬至过去,北半球将进入"数九寒天",但每日光照时间会以1-2分钟的速度缓慢增加。这个节气不仅反映自然规律,也提醒人们关注季节变化对农业、健康的影响。2025年冬至后,下一个重要节气小寒将在1月5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