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来苏集》是清代医家柯琴所撰的伤寒学著作,其名称和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义
《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书的合称,由清代柯琴(字韵伯)于1729-1734年间编撰。该书以证为主线,重新编次《伤寒论》,将条文按六经分类,并附以方证加减变化及注疏,是伤寒学派的重要代表作。
二、书名含义
书名“来苏”取自《尚书·商书·仲虺》中的“待予后,后来其苏”,意为“等待君主来后,百姓得以复苏”。柯琴以此命名,表达其注解《伤寒论》旨在使仲景学说重获新生,为后世医家提供清晰的辨证思路。
三、主要内容与特点
-
结构特点
全书共8卷,22.3万字,首列总论,分述太阳、阳明、少阳等六经脉证,每经先立总纲,再分方证,并附以加减变化。
-
学术贡献
-
首次以“证”为核心编次,将《伤寒论》条文分类整理,便于临床应用;
-
扩展《伤寒论》的适用范围,提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强调六经辨证对百病的普适性;
-
注重临床实用性,书中包含大量变证化方,如从桂枝证、麻黄证等分型加减。
-
四、历史地位
《伤寒来苏集》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提供了范本,其六经辨证体系成为中医临床辨证的核心方法,对温病学及杂病治疗有深远影响。
《伤寒来苏集》不仅是《伤寒论》的重要注解集,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化的关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