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阿》《薤露》
《阳春白雪》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其来源可归纳如下:
一、典故出处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源于《楚辞·宋玉答楚王问》。宋玉在楚襄王面前以音乐为喻,讲述了一位歌者从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巴人》(万人和歌)到高深曲目《阳春白雪》(仅数十人应和)的对比,以此说明艺术作品存在不同层次和受众。
二、音乐形式
-
原始形态
《阳春白雪》最初是民间器乐曲牌《八板》或《六板》的变体,后发展为琵琶套曲,成为琵琶艺术的重要代表。
-
现存版本
-
琵琶曲《阳春白雪》最早见于明代鞠士林的《六板》传抄,后续多个琴谱如《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等均有收录。
-
古琴曲《阳春》和《白雪》是独立作品,分别取“万物知春”与“雪竹琳琅”为创作理念,合称《阳春白雪》。
-
三、艺术特色
-
主题 :以春日复苏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音乐表达对生命力的颂扬。
-
结构 :采用散板或套曲形式,节奏流畅且富有变化,兼具抒情性与意境营造。
四、历史地位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称“雅俗乐府”,前者代表高雅艺术,后者象征通俗文化,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