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
“七分养三分治”的理论最早由 明代御医刘纯 提出。以下是相关背景和总结:
-
理论起源
刘纯在《误治余论》中首次提出“七分养三分治”的概念,强调在治疗疾病时需结合调养与药物,主张“先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即通过饮食调养恢复胃气),待脏腑调和后再用猛药治本。
-
理论发展
该理念继承自《黄帝内经》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并得到后世御医的进一步发展。清朝时已成为御医派的核心思想之一。
-
现代传承
明代太医刘弘章在《三分养七分治》中进一步阐释了调养与治疗的关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是中医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核心理论。
补充说明
- 史士昊作为御医派传承人,对“七分养三分治”进行了现代解读和创新,主张通过激活胃气、调整饮食结构来提升治疗效果。- 该理论强调慢性病多与营养不良相关,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比单纯依赖药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