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抗品种,科学管理,合理用药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综合防治需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水分调控及药剂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品种选择
-
抗病品种优先 :选择中抗或高抗稻瘟病品种,如汕优63、五优308、中优788、天优华占等,从源头上降低病害风险。
-
品种抗性鉴定 :结合本地主栽品种和引进品种,建立品种抗性监测体系,及时筛选抗病新品种。
二、田间管理
-
育秧管理
-
采用旱育秧或寒冷床育秧,提高秧苗抗逆性。
-
控制氮肥用量(每平方米不超过15克尿素),避免徒长。
-
及时晒秧、搞僵,增强秧苗抵抗力。
-
-
合理密植与分蘖管理
-
保持适当种植密度,避免田间湿度过高。
-
分蘖后期可适当搁田,促进健壮株形成。
-
-
水分管理
-
实行浅水勤灌,保持田间湿润但不积水。
-
穗颈瘟预防期喷药时保持3-5厘米浅水层,雨天排水。
-
三、合理施肥
-
控氮增磷钾 :遵循“控氮、增磷、保钾”原则,氮磷钾比例建议1:0.5:1。
-
补充微量元素 :增施硅、锌等微量元素,增强抗病能力。
-
避免过量施肥 :过量施用氮肥易导致徒长,增加病害风险。
四、药剂防治
-
药剂选择
-
叶瘟:发病初期(叶斑出现时)喷施75%三环唑25克/亩或2.5%施保克100克/亩。
-
穗瘟:孕穗末期至齐穗期喷施75%三环唑25克+15%三唑酮100克+5%井冈霉素10克/亩。
-
穗颈瘟:需提前预防,喷施40%富士一号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次,风险高时再喷1次。
-
-
施药原则
-
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初期2级叶瘟即可喷药。
-
穗颈瘟重点在破口期至齐穗期预防,持续降雨时增加喷药频次。
-
药剂混配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如与稻瘟灵混配。
-
五、综合管理措施
-
监测与预警 :建立稻瘟病菌监测体系,结合品种抗性数据预测病害发生趋势。
-
清洁田园 :割除病残体,减少病菌越冬源。
-
规范用药 :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如三环唑、嘧菌酯),避免过量喷洒。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