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与特点。全诗如下:
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释义
-
立春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雨露滋润谷物生长
-
雨水 :降雨增多,土壤湿润
-
惊蛰 :春雷惊醒蛰伏的生物,春意盎然
-
春分 :昼夜平分,气温回升
-
清明 :祭扫祖先,气候转暖
-
谷雨 :雨生百谷,农事繁忙
夏季节气
-
立夏 :夏季开端,万物茂盛
-
小满 :麦类等作物籽粒渐满
-
芒种 :芒草成熟,播种繁忙
-
夏至 :白昼最长,阳气极盛
-
小暑 :初夏炎热,但未到酷暑
-
大暑 :一年中最热时期
秋季节气
-
立秋 :秋季开始,暑气消退
-
处暑 :暑气结束,天气转凉
-
白露 :露水凝结,清晨可见
-
秋分 :昼夜平分,秋意渐浓
-
寒露 :气温下降,露水寒冷
-
霜降 :露水结霜,预示寒冬将至
冬季节气
-
立冬 :冬季开端,万物收藏
-
小雪 :初雪飘落,气温降低
-
大雪 :降雪增多,覆盖大地
-
冬至 :白昼最短,阳气潜藏
-
小寒 :寒冷加剧,但未到极点
-
大寒 :全年最冷,万物闭藏
补充说明
-
节气特点 :每个节气对应特定自然现象,如立冬后气温下降、大寒时冰封河面等
-
文化意义 :节气不仅是农事指导,还蕴含哲学思想,如“冬至阳生春又生”
-
英文表达 :部分节气有英文翻译,如大寒(Major Cold)、小寒(Little Cold)等
《二十四节气歌》通过押韵和节奏,将复杂的天文现象与生活实践结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