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寒雪交加
“春寒料峭雪纷飞”是一个汉语成语与自然现象结合的表述,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
-
时间与气候特征
该词描绘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气候状态,即 初春微寒与降雪交织 的景象。此时气温尚未完全回暖,但已出现降雪,形成“寒雪”与“春意”并存的矛盾氛围。
-
文学与修辞效果
通过“料峭”(微寒)与“雪纷飞”的对比,突出了早春天气的 多变与寒意逼人 ,常被用于营造孤寂、清冷的意境。
二、出处与背景
-
成语来源 :出自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原指早春严寒对年少者的考验,后泛指初春的寒冷天气。
-
相关诗句 :与“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等古诗呼应,形成对春季气候变化的文学表达。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
该词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清晨,春寒料峭雪纷飞,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料峭轻寒、料峭春寒、春风和煦。
-
反义词 :春风和煦、夏日炎炎、秋高气爽。
-
-
典型例句
-
“细雨纷飞,梅颤枝头,倍觉春寒料峭。”(通过景物描写强化寒意)
-
“那个冬日,春寒料峭雪纷飞,成为他记忆中的独特画面。”(以个人经历体现普遍感受)。
-
四、文化内涵
该表述融合了农耕文化对季节更迭的细腻感知,既包含“春冻骨头秋冻肉”的自然规律,也隐含着对生命在严寒中复苏的哲思。在文学创作中,常被用来烘托人物心境或推动情节发展,如通过“春寒料峭雪纷飞”来渲染离别时的凄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