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六个冬季节气的含义,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各节气核心含义
-
立冬
-
时间 :每年公历11月7-8日交节,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
含义 :标志着冬季开始,万物进入收藏状态,阳气闭藏,大地封冻,农事活动转入休整期。
-
-
小雪
-
时间 :每年公历11月22-23日交节,是冬季第二个节气。
-
含义 :反映降水增多,但气温仍较低,寒潮活动频繁,民间有“小阳春”之说。
-
-
大雪
-
时间 :每年公历12月6-8日交节,是冬季第三个节气。
-
含义 :降水量显著增加,天气更寒冷,常伴大雪或暴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
-
冬至
-
时间 :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是冬季第四个节气。
-
含义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阳气渐回,象征万物复苏的起点,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
-
-
小寒
-
时间 :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是冬季第五个节气。
-
含义 :气温持续下降,但未到最冷,寒气积久而寒,民间有“三九寒天”多在小寒开始的谚语。
-
-
大寒
-
时间 :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
-
含义 :寒气达到极点,但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回暖,降水量减少,为来年春耕备土。
-
二、节气与农事、民俗关联
-
立冬 :农事转入冬储,民间开始进补,遵循“秋收冬藏”原则。
-
小雪 :需防范道路结冰,收获后进行冬播准备。
-
大雪 :需防风防雪对农田的破坏,为春播蓄力。
-
冬至 :南方开始备春,北方则进入“数九”防寒期。
-
小寒 :需注意皮肤保湿,北方可能出现初雪。
-
大寒 :农闲结束,准备春耕,北方冰雪资源丰富。
三、节气文化内涵
这些节气通过物候观察(如“水始冰”“虹藏不见”)和农事活动(如“冬藏”“春种”)形成独特文化体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例如立冬的“三候”描述了水结冰、土地冻结、野鸡迁徙等生态现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