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下降,0℃或以下
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2月7日或8日,此时段的气候特征以显著降温和降水量增多为主,具体表现如下:
一、气温特征
-
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冬季
大雪节气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0℃或以下,北方部分地区甚至可达-20℃至-5℃。 南方地区气温相对温和,多在0℃以上,但强冷空气南下时也可能出现霜冻。
-
北方降雪频繁
北方大部地区因受冷空气影响显著,降雪概率高,可能出现大雪或暴雪天气,尤其在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 黄河流域一带开始出现初雪,而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深雪期。
二、降水特征
-
降水量显著增加
大雪节气标志着降水进入旺季,雨雪天气增多,尤其是强冷空气前沿地区。此时降水形式以雨夹雪为主,南方部分地区可能转为小雨。
-
南方降水较少
南方冬季气候温和,大雪节气期间降水稀少,雨量仅占全年5%左右,且多为偶发性的小雨或霜冻。
三、其他气候现象
-
寒潮活动频繁
11月至次年1月是北方强冷空气最活跃的时段,大雪节气常伴随寒潮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
物候变化
古代通过物候观测发现,大雪节气时寒号鸟停止鸣叫,老虎开始求偶,植物进入休眠前期。
四、节气与天气的区别
需注意“节气”与“天气”的不同:
- 节气 反映气候规律(如气温、降水趋势),而 天气 是短期气象现象(如某日降雪)。- 大雪节气期间天气可能多变,但节气本身已明确标注了气候特征。
大雪节气以气温大幅下降和降水量增多为核心特征,南方与北方气候差异显著,需关注局地降雪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