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连作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合理规划种植与养殖周期,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下是主要种养模式的综合介绍:
一、稻虾连作的主要模式
-
放养亲虾模式
-
时间安排 :每年9-10月水稻收割前投放螯虾亲本(10-15kg/亩),或10-11月收割后投放幼虾。
-
产量特点 :每亩产量可达100kg以上,商品虾规格以35克起捕为主,生长5-6倍。
-
-
放养幼虾模式
-
时间安排 :3-4月放养规格5克/尾的幼虾(20-30kg/亩),或5月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2-4厘米的幼虾(5000-8000尾)。
-
产量特点 :每亩产量约100kg,虾苗期捕捞后种植水稻。
-
-
无环沟稻虾种养模式
-
技术特点 :在稻田中加宽、加高田埂,实现稻田与虾池的生态循环,无需开挖传统环沟。
-
效益 :全年实现“两季虾一季稻”,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
二、关键技术要点
-
放苗管理
-
亲虾投放前需对虾沟消毒(生石灰120-150kg/亩或茶粕15-20kg/亩),种植水生植物(如伊乐藻)优化环境。
-
幼虾投放后需及时投喂饲料,捕捞规格35克以上虾苗时注意避免损伤虾体。
-
-
生态调控
-
通过稻田种植抑制害虫,虾类捕食害虫减少农药使用。
-
移栽水稻前完成虾苗培育,确保虾类有足够越冬基数。
-
-
模式选择建议
-
低洼田或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田块适合稻虾连作。
-
大规模养殖建议采用“无环沟”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
-
三、综合效益
稻虾连作可增加每亩产量60-150kg小龙虾,综合收益提升1倍以上。例如,庐江县通过稻虾连作实现年总产值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5亿元。该模式还具备环保、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适合规模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