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至4月下旬
根据小麦生长周期和病虫害防治需求,河南省小麦打药时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冬前打药(播种后4-5周左右)
-
主要任务 :化学除草及病虫害初发期治理(如麦蜘蛛、蚜虫)。
-
注意事项 :需在播种后4-5周,当小麦进入3叶期、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此时植株组织细嫩,药效最佳。
二、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
-
主要任务 :防治纹枯病,同时可兼治麦蜘蛛、蚜虫等害虫。
-
关键指标 :气温稳定在6-10℃,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点或下午4点施药,避免雨雪大风。
三、拔节前期(2月底至3月初)
-
主要任务 :高秆易倒伏品种需喷药化控,同时防治纹枯病和害虫。
-
特殊要求 :气温需控制在20℃左右,确保药液覆盖中上部茎秆和叶片。
四、拔节期至孕穗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
-
主要任务 :根据病虫害发生趋势,重点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
施药要点 :扬花期避免上午施药,推荐下午4-6点,药液需覆盖麦穗及中上部叶片,防止药液滴落影响授粉。
五、抽穗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核心任务 :防治赤霉病,这是小麦产量损失的关键时期。
-
补充说明 :需关注田间湿度,高湿环境易引发赤霉病,可配合使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六、灌浆期(6月下旬至7月)
-
主要任务 :防治蚜虫、吸浆虫,减少籽粒损失。
-
注意事项 :需结合叶面喷施农药与土壤灌根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七、野麦子防治(播种后30-45天,约11月上旬至中旬)
-
适用场景 :冬小麦田边或田埂上的野麦子。
-
操作要点 :选择晴天中午,气温不低于10℃时施药,使用3%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配合烷基乙基磺酸盐助剂。
总结
河南省小麦打药需结合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冬前、返青期、拔节前期、孕穗期及灌浆期是关键时期。建议农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防治方案,并优先选择无雨雪、气温适宜的时段施药,以提高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