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晖
《松花江上》的创作者为 张寒晖 ,他并非东北人,也未曾亲历东北沦陷,但通过实地采访和创作,将东北人民的悲愤与抗争精神融入歌曲中。
详细信息:
-
创作背景
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及民众因“九一八”事变流亡的惨状,深受触动。他通过采访东北军官兵及家属,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松花江上》。
-
创作过程
-
歌词 :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灵感,表达对故乡和亲情的眷恋。
-
曲调 :采用叙事与抒情结合的方式,旋律悲怆动听,充满感染力。
-
-
历史意义
-
该曲与《流亡》《上战场》并称“音乐三杰”之作,是抗战时期流传最广的歌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悲歌”。
-
通过音乐唤起民众抗争意识,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
-
其他关联
- 作曲家刘雪庵在1937年将其编入《流亡三部曲》,进一步扩大了歌曲的影响力。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以音乐为武器,记录民族苦难与抗争精神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