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骂社火”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其寓意可从文化、社会两个层面综合解读:
一、文化寓意层面
-
传统文化的载体
该活动包含社火表演与民间对骂两个核心元素,既保留了社火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娱乐性,又通过“骂”的形式融入地方文化基因。例如,村民通过讽刺贪官污吏、歪风邪气,实现寓教于乐,传递社会价值观。
-
语言艺术的创新
采用诙谐讽刺的骂词,如“麻将馆、炉子暖,里面坐了一大片”等,形成独特的方言表达体系。这种语言创新既展现了民间智慧,也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
二、社会寓意层面
-
基层社会治理的隐喻
通过村民集体参与的对骂活动,隐含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和监督。被骂者“呵呵笑”“越骂越欢喜”,体现了群众对善恶对错的明辨态度,以及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公序良俗的潜意识需求。
-
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
该活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大俗大雅”的结合,既保留了民俗的活力,又提升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
促进乡村凝聚力
活动期间,村民需共同筹备、参与表演,形成“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感。例如,东常村与西常村的“挑战-应战”机制,既推动了社火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协作意识。
“骂社火”是三门峡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交织的产物,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又具有现实意义,成为当地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