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依次为:
-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通常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
-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通常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通常在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
- 春分:昼夜平分,春季过半,通常在公历3月20日至22日之间。
-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是扫墓祭祖的时节,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 谷雨: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通常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
- 立夏: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旺盛,通常在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通常在公历5月20日至22日之间。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是收割和播种的忙碌时节,通常在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
- 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通常在公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
-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通常在公历7月6日至8日之间。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
-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通常在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
-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通常在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
-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通常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
- 秋分:昼夜平分,秋季过半,通常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
-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通常在公历10月8日至9日之间。
-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通常在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之间。
- 立冬:冬季开始,通常在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
- 小雪: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通常在公历11月22日至23日之间。
- 大雪:降雪增多,天气更冷,通常在公历12月6日至8日之间。
- 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 小寒:开始进入寒冷季节,通常在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
- 大寒:天气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通常在公历1月20日至21日之间。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迁,还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