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夏季沙尘暴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因素:
一、气象因素
-
陆地高压控制
夏季甘肃常受陆地高压系统控制,导致气温高、降水少,地表干燥,为沙尘暴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敦煌地区6月至今仅降2毫米,较同期减少86%。
-
高温与地表干燥
高温加速地表解冻,同时降水稀少使土壤含水量极低,裸露地表易被风扬起形成沙尘。专家指出,河西走廊等地因高温少雨,沙土疏松,易受风力搬运。
-
冷锋与大风天气
夏季冷锋活动频繁,伴随大风天气。冷锋过境时气压梯度力增强,易引发沙尘暴。
二、地形与地貌因素
-
狭管效应
河西走廊等地区因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加剧近地面风速,使沙尘暴强度增强。2000年“5.5”黑风暴就是典型例子。
-
沙漠与戈壁分布
甘肃河西走廊及周边分布大量沙漠、戈壁,地表覆盖沙土,为沙尘暴提供了物质来源。民勤等地区沙化土地占比超30%,植被破坏加剧沙尘扬起。
三、人为因素
-
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
过度开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沙地面积扩大,沙尘源增强。专家建议停止开垦沙漠边缘沙地以减轻危害。
-
农业活动影响
农业开荒种地等活动直接增加地表裸露面积,促进沙尘暴发生。
总结
甘肃夏季沙尘暴是气象条件与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少雨、陆地高压、地形狭管效应以及植被破坏等因素叠加,导致沙尘暴频发。治理需结合气象监测、生态修复和合理规划等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