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菜“蟠龙菜”的得名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均与菜品造型相关:
一、外观造型说
蟠龙菜因成品摆盘形似盘龙而得名。制作时将猪肉、鱼肉、鸡蛋等原料巧妙组合,通过精细刀工雕刻成盘旋上升的龙形,栩栩如生,犹如腾飞的巨龙。这种独特的摆盘方式不仅展现了厨师的高超技艺,还赋予了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宴会上兼具观赏性与象征意义的重要菜肴。
二、历史典故说
-
嘉靖皇帝传说
明嘉靖年间,民间进贡的蟠龙菜因未命名被皇帝询问,嘉靖帝以“此菜宛如蟠龙”赐名,从此成为宫廷御膳。此说法强调菜品与龙的象征意义结合,体现了皇家对祥瑞文化的追求。
-
明武宗朱厚照传说
明武宗朱厚照因忌讳吃猪肉,其弟朱厚熜(钟祥人)进京时,厨师用猪肉、鱼肉等食材裹鸡蛋皮蒸制,摆成龙形以表庆贺,故得名“蟠龙菜”。此说法与菜品烹饪技艺的结合更紧密,突显地方特色与宫廷文化的交融。
补充说明
蟠龙菜是湖北“钟祥三绝”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制作工艺融合了蒸、煎、炒等多种技法,成品肥而不腻、滑润多汁,可搭配不同烹饪方式,是湖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