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虚假宣传、价格欺诈
315严查主要针对以下几类违法行为,涵盖商品质量、服务规范及网络消费等领域:
一、商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
假冒伪劣商品
包括假货、次品、以次充好等行为,如生产日期篡改、以非正规渠道购入的劣质产品。
-
虚假宣传与不符合安全标准
虚夸商品性能、用途或使用效果,或存在安全隐患、有害物质的产品。
-
特殊商品专项检查
-
卫生用品 :核查进销货查验制度,打击无证生产、虚假标注等行为。
-
食品与建材 :严查无证生产、保水剂超标(如虾仁磷酸盐超标)、电线电缆质量等问题。
-
药品与特种设备 :检查药店资质、药品安全及商场电梯维保记录。
-
二、服务规范问题
-
霸王条款与售后服务
不合理格式条款、推诿责任、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
虚假广告与商业欺诈
包括夸大服务效果、网络诈骗(如冒充客服、虚假购物网站)等。
三、网络消费专项治理
-
虚假评价与个人信息泄露
刷好评、删差评,或消费者信息被滥用、泄露。
-
网络平台违规行为
-
电商领域 :打击刷单、虚假宣传、商品信息不实。
-
社交平台 :监测抽奖欺诈、账号盗用等行为。
-
四、其他经济违法行为
-
价格欺诈与不正当竞争
价格虚高、虚假折扣、商业贿赂等。
-
合同与知识产权侵权
违反商标、广告法,或盗用知识产权的行为。
五、行动特点
-
多部门联合执法 :市场监管、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
-
社会协同监督 :消费者协会、媒体曝光失信商家,形成舆论压力。
六、消费者维权建议
-
保留证据 :购买凭证、聊天记录、检验报告等。
-
及时投诉 :通过12315、消协等渠道举报。
-
谨慎选择 :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购入商品,优先选择有资质的商家。
以上内容综合了2023-2025年3月15日相关行动及历年严查重点,涵盖当前消费领域的主要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