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为什么不能缝针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生孩子并非不能缝针,相反,在必要时缝针是常见且重要的处理方式。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建议缝针,如存在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对缝线材料过敏等。此外,轻微撕裂若能自然愈合也无需缝针。 1. 严重感染:若分娩部位有严重感染,缝针可能会使细菌被困在伤口内,导致感染加重、扩散,影响伤口愈合,所以要先控制感染再考虑是否缝针。 2.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凝血功能异常,缝针后伤口可能持续出血,难以止血,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威胁产妇生命健康,需先改善凝血功能。 3. 缝线材料过敏:产妇对缝线材料过敏,缝针会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等,影响伤口愈合,应选择不过敏的材料或不缝针。 4. 轻微撕裂:若会阴撕裂程度轻,伤口小且整齐,无明显出血,身体有自行修复能力,自然愈合效果好,也可不缝针。 生孩子是否缝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医生会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以保障产妇安全和促进伤口良好愈合。产妇应积极配合医生评估和处理。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假体隆鼻后轻压是否会变形

假体隆鼻后轻压是否变形受多种因素影响。恢复早期,组织未愈合,轻压易致假体移位,3 - 6个月后稳定性增加;硅胶假体早期易变形,膨体恢复后变形几率小;医生技术好、个人护理佳可增强稳定性;即使恢复好,外力过大也可能使假体变形。恢复初期要避免轻压,后期也需保护鼻部,选合适材料和专业医生、做好护理可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3-12

为什么要保存婴儿脐带血

保存婴儿脐带血意义显著。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可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治疗白血病等80多种疾病。它与家庭成员配型成功率高,能争取治疗时间,且自体储存无排斥反应,安全性高、移植效果好。此外,在再生医学等领域有科研价值。但保存与否需结合家庭经济和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以确定是否选择这一具有多种优势的健康保障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12

孕妇腹部注射肝素的部位在哪里

孕妇腹部注射肝素一般选在脐周。以肚脐为中心,在半径2 - 10厘米区域注射,此区域皮下脂肪丰富,利于药物吸收。需避开脐周半径2厘米内神经密集区,左右两侧腹部外侧缘均可注射。每次注射点间隔2厘米以上,还要避开皮肤破损、瘢痕、硬结处。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可使药物更好发挥作用,降低不良反应,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2

早期产前筛查检查什么

早期产前筛查旨在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评估孕妇妊娠相关疾病风险。筛查手段包括血清学检查,检测孕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胎儿患染色体疾病风险;超声检查,孕11 - 13⁺⁶周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观察基本结构;还会了解孕妇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通过这些筛查可早期发现问题,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2

治疗扁平疣药物会被吸收吗

治疗扁平疣的药物一般会被吸收,不同类型药物吸收方式和程度有别。外用药透过皮肤角质层等局部吸收,口服药经胃肠道入血,注射药直接进入体内,吸收后可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药物本身性质、皮肤状态、用药方法等影响吸收。因个体差异,药物吸收和治疗效果不同,部分患者效果明显,部分需调整方案,治疗应结合实际情况。

科普文章 2025-03-12

产后修复哪些项目比较好

产后修复较好的项目有盆底肌、腹直肌、骨盆修复、子宫复旧和形体恢复,能改善身体机能,促进产后恢复。怀孕分娩损伤盆底肌,可通过电刺激等疗法改善;腹直肌分离可借助专业手法和训练复位;骨盆结构改变能通过矫正带和康复训练恢复;子宫复旧项目可促进子宫收缩;形体恢复可通过有氧运动和针对性训练实现。女性应按需在专业指导下选择修复项目。

科普文章 2025-03-12

割双眼皮和埋线双眼皮有区别吗

割双眼皮和埋线双眼皮在多方面有区别。手术方式上,前者切除多余皮肤脂肪后固定,后者埋入缝线形成粘连。适合人群方面,前者适合各种眼皮,尤其厚眼皮;后者适合薄眼皮。恢复时间上,前者1 - 3个月,后者1 - 2周。效果维持上,前者持久,后者3 - 5年。手术风险前者较高,后者较低。选手术方式需综合自身条件、期望及医生建议。

科普文章 2025-03-12

怀孕17周宫缩肚子疼应该吃什么药

怀孕17周宫缩肚子疼不建议自行用药。生理性宫缩不规律、程度轻,休息后可缓解,无需用药。出现宫缩肚子疼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等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病理性情况。若是感染引发,可能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有早产迹象,可能用利托君等宫缩抑制剂。孕期用药有潜在风险,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2

早期唐筛检查项目有哪些

早期唐筛是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包括血清学和超声检查,可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疾病风险、了解颈部透明带厚度。血清学检查检测孕妇血液指标,结合年龄、孕周等计算风险;超声在孕11 - 13⁺⁶周测量颈部透明带,厚度异常风险或增加。孕妇应在合适孕周检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诊断,其有助于优生优育和胎儿健康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3-12

玻尿酸注射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玻尿酸注射可除皱、改变容貌,但效果因人而异。注射后需注意:一是保持清洁,24 小时内注射部位不沾水、勿触摸挤压;二是避免刺激,短期内不剧烈运动、不处于高温环境、不按摩;三是关注恢复,轻微不适多可自行缓解,异常则及时就医;四是调整饮食,忌辛辣、海鲜,多吃蔬果;五是定期复诊。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保障效果与安全,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科普文章 2025-03-12

什么情况下需要吃5mg叶酸

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备孕或孕期有特殊情况及某些疾病治疗时,可能需吃5mg叶酸。如巨幼红细胞贫血吃5mg叶酸可促进造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者吃它能辅助降低风险;有生育神经管缺陷胎儿史的女性,孕期吃可降低胎儿畸形风险;慢性溶血性贫血等病也可能需补充。不过,具体用量和疗程需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3-12

鼻尖撞到了应该怎么办

鼻尖撞到后,轻微红肿疼痛属正常,复发多因再次碰撞。其撞伤原因有意外碰撞、暴力冲击、摔倒磕碰等。治疗方法多样,如冰敷、涂抹芦荟胶,适用于较轻情况;手术矫正、注射填充、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医美手段用于畸形、骨折等。各方法有不同效果维持时间和风险。恢复时要注意护理,饮食清淡,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科普文章 2025-03-12

做四维彩超周几最合适

做四维彩超没有固定合适的周几,主要取决于孕周,同时需考虑医院工作安排和个人时间。孕周方面,怀孕22 - 26周是最佳时间,此时胎儿结构基本形成、羊水适中、图像清晰。医院安排上,要避开人多高峰时段。个人则应结合日常安排,选能充分休息、心态放松时检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能让检查更顺利、结果更准确。

科普文章 2025-03-12

隆鼻后流鼻涕是怎么回事

隆鼻后流鼻涕可能正常也可能异常。正常是手术刺激鼻腔黏膜致分泌物增多,会自行缓解;异常则由感染、过敏、排异等引起,可能复发。解决方法有保持清洁、用生理盐水冲洗、热敷等,还有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等。不同方法有不同效果和风险。术后要做好护理,若症状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满月产妇可以吃哪些蔬菜水果

满月产妇指产后满一个月的女性,可吃多种蔬菜水果补充营养。苹果能促进消化、增强免疫;香蕉可防便秘;橙子助增强抵抗力;菠菜能防缺铁性贫血;胡萝卜有益视力和皮肤健康,还能提高乳汁质量。不过,产妇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将果蔬洗净,不食刚从冰箱拿出的,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12

孕妇胆汁酸高应该吃什么

孕妇胆汁酸高可通过饮食调节。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苹果、橙子等,增强免疫力、促进胆汁酸代谢;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助肝细胞修复;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玉米、燕麦等,减少胆汁酸吸收;适当食用菌类食物,调节免疫系统;每天饮水1500 - 2000毫升促进排泄。饮食调节有助于降低胆汁酸,但异常时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隆鼻一年后还能调整吗

隆鼻一年后是否调整需分情况。可维持现状的情况有:外观自然且满意、无不适症状、组织愈合良好,此时调整可能破坏稳定结构。需重做、取出或修复的情况有:效果不理想、出现感染、假体移位。不过,隆鼻手术调整有感染、出血等风险。患者应充分了解风险,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定。

科普文章 2025-03-12

怀孕四个月的孕妇应该吃什么营养品

怀孕四个月的孕妇需适当补充营养品。蛋白质助力胎儿组织器官发育,可从瘦肉、蛋类等食物获取;钙对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重要,可多喝牛奶或遵医嘱补钙剂;铁能预防孕妇贫血,可多吃动物肝脏等,必要时服铁剂;维生素维持生理功能,可多吃蔬果,必要时补复合维生素。孕妇应合理补充,必要时遵医嘱,保障孕期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2

玻尿酸丰太阳穴后脸肿是怎么回事

玻尿酸丰太阳穴后脸肿大多正常,一般不复发,但护理不当等情况可能再肿。形成原因包括组织损伤、药物反应、过敏、感染及个体差异。治疗方法有冷敷、清淡饮食、涂抹消肿药膏、射频紧肤治疗、注射透明质酸酶溶解等,各有风险和效果维持时间。肿期要做好护理,若症状异常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2

孕妇早期补充营养用什么

孕妇早期补充营养可从食物和营养剂两方面进行。食物上,可选择富含叶酸的绿叶蔬菜等、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等。营养剂方面,需每天额外补充0.4 - 0.8毫克叶酸,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孕妇早期营养补充很关键,饮食要多样,补充营养剂需遵循医嘱,以保障胎儿健康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