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怀孕如何流产

赵晓东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三甲
通常早期怀孕指怀孕12周以内。早期怀孕流产可通过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流产方式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1. 手术流产: - 手术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以内者,它主要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妊娠物从宫腔内吸出。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超声检查确定为宫内妊娠、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 - 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 - 12周者,是先通过机械或药物方法使宫颈松软,然后用卵圆钳钳夹胎儿及胎盘。这种手术相对复杂,风险也较高,术后并发症可能包括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 2. 药物流产: - 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米索前列醇则能使子宫兴奋、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40岁的健康女性。但药物流产也有一定风险,可能出现流产不全、出血时间长等情况,需要在医生严密观察下进行,并且必须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早期怀孕流产无论是选择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都必须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严格按照医疗规范操作,以保障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流产对女性身体有一定伤害,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月经不调、感染、不孕等,所以在没有计划怀孕时,应做好避孕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孕妇补铁药有哪些作用怎么服用

孕妇补铁药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满足孕妇与胎儿铁需求。孕期血容量增加、胎儿发育都需要铁,铁摄入不足易贫血。缺铁性贫血影响孕妇健康与免疫力、胎儿发育。铁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补铁药有助于维持孕妇正常生理功能。补铁药服用方法因药而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都建议饭后服,具体剂量需医生根据孕妇情况确定,孕妇应遵医嘱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2-08

吃什么对子宫和卵巢有补益作用

许多食物对子宫和卵巢有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中,橙子、柠檬富含维C可减少细胞氧化损伤,杏仁、核桃含维E能保护生殖器官细胞。富含矿物质食物里,牛奶、豆制品含钙维持子宫功能,动物肝脏、菠菜含铁保证血液灌注。含植物雌激素食物中,豆制品、亚麻籽有滋养保护作用。子宫卵巢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饮食只是一方面。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孕期胆汁酸高应该怎么控制

孕期胆汁酸高可通过多种方式控制。调整饮食方面,要减少脂肪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胆汁酸重吸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适当运动上,散步和孕妇瑜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胆汁酸代谢排泄。若生活方式调整后胆汁酸仍高需就医,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可用于治疗,但要遵医嘱,以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子宫和卵巢应该吃什么补

子宫和卵巢健康可通过合理饮食辅助维护,但食物不能替代医学治疗。富含维生素(如橙子的维C、坚果的维E)、植物雌激素(如豆制品、葛根)、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蛋类)的食物对其健康有一定帮助。饮食只是一方面,还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若有相关疾病,应就医遵循医嘱,食物作用是辅助性的,不能单纯靠饮食解决问题。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孕妇不能吃哪些药

孕妇孕期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会影响胎儿发育。利巴韦林有较强致畸性,孕妇严禁使用,用药前需确定未怀孕。异维A酸可致胎儿流产或畸形,孕妇绝不能用,治疗相关疾病需遵医嘱换其他方法。孕期身体变化使药物代谢和作用改变,孕妇生病应就医,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科普文章 2025-02-08

吃什么能滋补子宫和卵巢

富含维生素、植物雌激素、蛋白质的食物对子宫和卵巢有滋补作用。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含维生素E的坚果,含大豆异黄酮的豆制品、有植物雌激素的亚麻籽,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和鸡肉等都有益。不过食物不能替代医疗手段,若有子宫或卵巢疾病应就医,靠专业检查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孕晚期感冒喉咙痛应该怎么办

孕晚期感冒喉咙痛可从生活调理与医疗干预缓解。生活调理上,多喝温水利于新陈代谢排毒,淡盐水漱口可杀菌消炎,保证充足休息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吃梨等润喉食物。医疗干预方面,症状严重需就医,孕妇用药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若生活调理无效需就医确保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孕妇吃dha有哪些好处

孕妇适量补充DHA好处多。在胎儿方面,DHA是神经系统发育重要组成,利于大脑锥体细胞磷脂构成,可能提升智力,也是视网膜重要部分,可推动视力发育、降眼部疾病风险,还可能降低早产风险。对孕妇自身,有助于减轻产后抑郁症状。总之,补充DHA对母婴有益,但要遵循适量原则并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子宫切除后如何预防发胖

子宫切除后预防发胖需多方面入手。饮食上,控制热量,少吃高糖、高脂、高油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运动方面,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增加力量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生活习惯上,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压力过大,这些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发胖。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孕期长妊娠纹如何消除

妊娠纹完全消除较难,可从日常护理和物理治疗改善外观。日常护理方面,皮肤保湿很关键,孕妇可用橄榄油等天然产品涂抹易出现妊娠纹部位,且要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物理治疗方面,激光和射频治疗可改善妊娠纹,但孕期不适合。总之,虽有多种改善方法,但无法彻底消除妊娠纹,要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8

美国医生推荐的子宫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子宫康在美国被推荐使用,作用于女性子宫相关方面。其成分含多种对子宫有益物质,可协同影响子宫生理功能,像调节血液循环以利子宫内膜生长修复,可能增加备孕女性受孕率。对子宫整体健康有维护调理作用,能减轻轻微不适症状。但效果因人而异,不能替代正规诊疗,有需求应遵医嘱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2-08

二手烟对孕妇有哪些危害

二手烟对孕妇危害多。在孕妇自身健康方面,损害呼吸系统,易患支气管炎、肺炎等,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对胎儿发育而言,阻碍生长致体重低,增加畸形风险如心脏、神经管缺陷,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致出生后认知、行为问题。总之,二手烟威胁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孕妇应避免接触,家人要营造无烟环境。

科普文章 2025-02-08

切子宫后应该怎么保养

切子宫后保养涵盖多方面。休息上,术后1 - 2个月要充足休息,可轻度活动。饮食营养要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和蔬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3 - 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要保持良好心态,调节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关注身体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按规定时间节点复查。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有助于术后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科普文章 2025-02-08

女性备孕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女性备孕有诸多注意事项。生活习惯上,要规律作息保证7 - 8小时睡眠、适度运动且避免过度剧烈、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饮食方面,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叶酸摄入、控制体重。避免不良因素影响方面,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谨慎用药。这些多方面的注意事项能提高受孕几率和保障胎儿健康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2-08

怎样促进子宫内有害物质排出

促进子宫内有害物质排出有多种方法。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脱落可带走有害物质,月经不规律需调整生活或求医调节内分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促进排出,要注意强度。合理饮食如多吃蔬果、多喝水能间接助力。特殊情况需医疗手段,如清宫手术或药物治疗,但要遵医嘱。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促进有害物质排出。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子宫毒素怎样排出

子宫无“毒素”确切概念。首先,月经正常有助于排出子宫内膜组织等,月经异常如闭经、量少可能影响排出,需就医查病因,像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可致。其次,适当运动如慢跑、瑜伽可促进子宫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利于排出代谢废物。最后,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子宫健康,整体从正常生理功能和生活方式角度维护子宫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子宫内有害物质怎样排出

子宫内有害物质排出主要靠自身生理机制。月经时,未孕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会带出子宫内代谢废物、残留血液和有害物质。新陈代谢使子宫内细胞更新,旧细胞及其有害物质被分解转化后经血液循环到其他器官处理排出。特殊情况如子宫感染有炎性渗出物时需医疗干预,用药要遵医嘱,总之都遵循生理规律。

科普文章 2025-02-08

男子备孕有哪些注意事项

男子备孕需注意多方面。生活习惯上,要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因为吸烟、饮酒、熬夜、过度运动都影响精子质量。饮食要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物质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还要避免有害物质接触,远离辐射源、化学毒物,避免高温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保障备孕顺利,为孕育健康后代奠定基础。

科普文章 2025-02-08

吃DHA有什么好处

DHA是有益营养物质。在大脑发育方面,它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维持的主要成分,对胎儿和婴幼儿大脑细胞增殖分化、神经传导等有重要意义。在视力发育方面,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可能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预防疾病但还需更多研究。摄入应适量,不同人群需求不同要合理补充。

科普文章 2025-02-08

子宫位置偏低应该如何改善

子宫位置偏低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和改变生活习惯改善且效果因人而异。盆底肌锻炼很重要,如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和阴道,按特定时长和次数重复可增强盆底肌对子宫支撑力。改变生活习惯方面,要避免久站或蹲、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这些方法需长期坚持,盆底肌锻炼是关键,情况严重应就医,不同人改善程度不一定相同。

科普文章 2025-02-08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