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和正常怀孕有哪些区别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宫外孕和正常怀孕在受精卵着床位置、妊娠反应、腹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 1. 着床位置不同:正常怀孕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而宫外孕的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输卵管。 2. 妊娠反应不同:正常怀孕的妊娠反应可能相对规律,如恶心、呕吐等多在孕早期出现且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宫外孕可能会有不规则的妊娠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较轻微或不典型,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特殊症状。 3. 腹痛情况不同:正常怀孕在孕早期一般不会有明显腹痛,而宫外孕可能会出现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宫外孕破裂时,会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 4. 阴道出血情况不同:正常怀孕在孕期一般不会有阴道出血,若有少量出血也多为特殊情况且有一定原因。宫外孕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色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 宫外孕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如果怀疑宫外孕,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如超声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等,以便早期诊断和处理,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引产需要带哪些东西

引产时需带必要物品。一是个人身份证明相关,身份证用于确认身份办住院,有医保带医保卡。二是卫生用品,要带卫生巾和卫生纸。三是衣物,需宽松舒适睡衣、家居服和防滑拖鞋。四是生活用品,如毛巾、脸盆、梳子、发圈、水杯、润唇膏。五是有助于术后恢复物品,如营养食品、暖宝宝。准备这些物品利于手术和术后恢复,让患者更舒适便利。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人流术后应该如何恢复

人流术后恢复需多方面重视。休息上,术后至少休息2周,避免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饮食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与新鲜蔬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卫生方面,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避免冲洗阴道内部,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还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若阴道出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多方面重视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人流术后如何恢复

人流术后恢复需多方面着手。休息上,术后卧床2 - 3天,半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营养补充要重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外阴要保持清洁,避免坐浴。术后一个月内禁性生活。要关注心理状态,家人朋友应给予支持。若有发热、腹痛、阴道出血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多方面的调养和关注对恢复意义重大。

科普文章 2025-02-06

妊娠纹和妊娠线有哪些区别

妊娠纹与妊娠线在多方面有区别。形成上,妊娠纹是皮肤纤维损伤断裂,妊娠线是激素致黑色素增加。位置方面,妊娠纹在腹部、乳房、大腿等,妊娠线在腹部正中。外观上,妊娠纹是宽窄长短不一的条索纹,妊娠线是窄的垂直线。颜色方面,妊娠纹早期紫红后变白,妊娠线为黑或深褐。消退上,妊娠纹难消,妊娠线可能变淡消失。二者是孕期常见现象,有应对方法。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人流术前同房应该怎么办

人流术前同房会增加感染风险。若临近手术同房要告知医生,医生会重新评估风险,必要时推迟手术先抗感染;若距手术还有时间,要注意清洁卫生,用温水清洗外阴、换干净内裤,且避免冲洗阴道内部,同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患者应如实告知同房情况,医生据此确保手术安全顺利。

科普文章 2025-02-06

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区别是什么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外阴瘙痒较轻,白带黄绿色泡沫样,阴道黏膜有散在红斑点;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外阴瘙痒严重,白带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阴道黏膜有水肿红斑和白色块状物。二者治疗药物不同,治疗时要遵医嘱、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科普文章 2025-02-06

子宫积液如何排除

子宫积液排除方式与成因、积液量和患者情况有关,有药物和手术两种主要方式。药物治疗方面,炎症引起的子宫积液可用阿莫西林、妇科千金片,使用需遵医嘱。手术治疗中,积液量大药物效果不佳可穿刺引流,存在肿物等病变且其他方法无效时可考虑子宫切除,手术有风险需严格评估。总之,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科普文章 2025-02-06

孕妇葡萄糖高应该怎么办

孕妇葡萄糖高可从多方面控制。饮食调整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全谷物比例,多吃蔬菜,合理摄入水果,控制脂肪摄入。适度运动方面,散步和孕妇瑜伽是较好选择。若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需就医,药物治疗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但孕妇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综合多种因素决定。重视葡萄糖高问题,多方面控制可减少不良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2-06

检查输卵管有哪些危害

输卵管检查一般无严重危害但有轻微风险。一是感染,若不严格无菌操作细菌可进入生殖道引发感染,不过正规机构消毒严格感染风险低;二是输卵管损伤,操作不当或输卵管脆弱时可能发生,经验丰富医生操作时较少见;三是不适或疼痛,器械刺激等会导致但检查后会减轻;四是少量阴道出血,短时间可自行停止。虽有风险,但在规范操作下大多可避免且检查对诊断输卵管疾病意义重大。

科普文章 2025-02-06

输卵管检查有什么危害

输卵管检查有感染风险、输卵管或周围组织损伤、疼痛不适、少量出血等危害,但不一定发生。感染源于操作不无菌或术后护理差,可致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输卵管造影导管插入可能损伤输卵管黏膜甚至穿孔,也可能伤及周围组织但罕见。检查刺激器官会疼痛,还可能内膜损伤出血,不过检查有助于诊断输卵管疾病,医生会评估情况降低危害。

科普文章 2025-02-06

怎样算月经排卵期最准确

计算月经排卵期有多种较准确方法,各有优劣,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更精准。月经周期计算法适用于月经规律者,但生活压力、疾病等会影响准确性;基础体温测定法通过测排卵后体温升高判断,但易受睡眠、测量方法干扰;排卵试纸检测法测尿液LH水平预测,不同品牌有差异;超声监测法最准确但麻烦且费用高,准确计算排卵期对备孕、避孕有重要意义。

科普文章 2025-02-06

月子病怕冷如何除根

月子病是产褥期外感或内伤引起的疾病,月子病怕冷除根较复杂,需多方面综合调理。生活习惯上要保暖、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调养可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食用驱寒食物如生姜、桂圆;适当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治疗方面,艾灸温通经络,中药调理如肉桂、干姜有散寒功效,但中药使用要遵医嘱。多方面协同作用才能除根。

科普文章 2025-02-06

唐氏儿和脑瘫儿有哪些区别

唐氏儿即唐氏综合征患儿,与脑瘫有诸多区别。发病原因上,唐氏为21号染色体多一条,脑瘫是未成熟大脑受早产、缺氧、感染等损伤。临床表现方面,唐氏有特殊面容与器官畸形,脑瘫是运动发育等异常。智力影响上,唐氏多有智力障碍,脑瘫不一定。疾病预后,唐氏无法治愈,脑瘫康复治疗可改善。二者都需关爱支持,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人工流产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工流产前需做好准备,术后要注重调养。术前要进行超声、血常规等检查评估身体状况,避免性生活、告知病史、选合适时间,如怀孕70天内较适合。术后要休息约2周,观察阴道出血,保持外阴清洁,补充营养,术后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人工流产伤害女性身体,术前准备和术后调养对手术顺利与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很重要。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产后病三伏天如何治疗

产后病三伏天治疗需综合考量。生活调理上,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起居要调好室内温湿度、保证充足睡眠。中医特色疗法有艾灸、中药熏蒸、穴位按摩等,但操作时要注意相关事项。针对具体病症如关节疼痛、恶露不尽等有相应措施。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旨在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6

医生为什么要将胎膜刺破怎么办

医生刺破胎膜可能由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宫缩乏力等原因引起,也可能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有关。其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监测胎心等。胎膜早破有早产等风险,需卧床臀部抬高;过期妊娠要监测胎心诱导宫缩;胎儿窘迫要吸氧等;羊水过多要低盐饮食;宫缩乏力要增强宫缩。孕妇应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后续分娩。

科普文章 2025-02-06

医生人工破膜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医生进行人工破膜的原因包括足月妊娠引产、产程缓慢、羊水过多、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等,也可能由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引起。治疗方法有观察宫缩、监测胎心、预防感染、调整体位、必要时用催产素等。不同原因下有不同应对措施,如足月妊娠引产宫缩不理想的处理等。产妇应配合医生并关注自身变化。

科普文章 2025-02-06

吃什么能促使子宫内膜脱落

山楂、益母草可能有助于促使子宫内膜脱落。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不过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益母草可调节月经、促进子宫收缩,但使用需谨慎。然而食物作用有限,若有子宫内膜增厚、月经不调等问题不能仅靠食物解决。应就医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06

医生为什么要将胎膜刺破

医生刺破胎膜可能因宫缩乏力、产程缓慢、羊水过多、胎儿窘迫、过期妊娠等,也可能由胎盘早剥等引起。宫缩乏力与产妇疲劳等有关,可用按摩子宫、缩宫素等治疗;产程缓慢与骨盆狭窄等有关,可人工破膜等;羊水过多可人工破膜放羊水;胎儿窘迫需吸氧等;过期妊娠可人工破膜等。操作要遵循规范确保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2-06

月子病腰疼应该如何调理

月子病腰疼可多种方式调理。一、休息与姿势调整,保证充足休息,床垫软硬适中,活动时保持正确姿势。二、热敷与按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放松肌肉。三、适度运动,产后瑜伽简单动作和臀桥运动可锻炼腰部肌肉。四、饮食调理,增加钙、蛋白质摄入。多种调理方法需综合并长期坚持,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科普文章 2025-02-06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