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尿血,然后就正常

马宏
马宏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
北京医院
三甲

晨起尿血,然后就正常,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肿瘤等病情,要明确病变类型后再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尿路感染:常见病变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侵袭泌尿系统后,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就可能出现出血情况。特别是夜间尿液蓄积在膀胱、输尿管、肾脏内,导致泌尿系扩张,更容易发生出现尿血情况。应该及早去泌尿外科就诊,确诊病情后需要采取敏感性抗生素药物抗炎治疗,确保治愈病变。例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2.尿路结石:主要见于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患者,结石在尿路移动,刺激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通过B超确诊结石大小、部位后,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口服结石通、排石颗粒,促进结石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以通过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碎石。

3.肿瘤病变:以膀胱癌、肾癌多见,由于肿瘤病变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导致晨起尿血,然后就正常的症状出现。通过B超、CT、尿路造影、病理学检查确诊病变后,再进行治疗。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再清扫淋巴结,从而降低术后病变复发与转移几率。如果患者病情特别严重,无法进行根治术,可以采取姑息性手术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再辅助放化疗等治疗措施,争取稳定病情。

由于病变原因较多,建议患者及早就医,确诊病变再治疗,降低病变对患者的影响。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早上起床晨尿很慢无力

早上起床晨尿很慢无力考虑为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相关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

科普文章 2022-08-06
早上起床晨尿很慢无力

打哈欠漏尿是什么原因

打哈欠漏尿考虑年龄过大、前列腺疾病、生产损伤、急性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打哈欠漏尿考虑年龄过大、前列腺疾病、生产损伤、急性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科普文章 2022-08-06
打哈欠漏尿是什么原因

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是什么意思

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临床上泛指高级别膀胱上皮组织癌症。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可分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与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通常肿瘤级别越高,可表明恶性程度越高。

科普文章 2022-08-06
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是什么意思

5岁可以做包茎手术吗

5岁儿童可以做包茎手术。新生儿为男性,通常也会存在生理性包茎,随着年龄增长,在3~5岁左右,因间歇性阴茎勃起或存在包皮垢,往往有生理性包茎的情况,可逐渐自愈。

科普文章 2022-08-06
5岁可以做包茎手术吗

小便次数多尿痛

小便次数多尿痛,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等病变,应该明确病变原因后,再针对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科普文章 2022-08-06
小便次数多尿痛

左肾错构瘤9x9mm很严重吗

左肾错构瘤9×9mm一般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不严重;若肿瘤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腰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

科普文章 2022-08-06
左肾错构瘤9x9mm很严重吗

儿童尿道痒用什么药

儿童尿道痒需要根据具体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科普文章 2022-08-06
儿童尿道痒用什么药

孕早期褐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孕早期褐色分泌物可能由受精卵着床、劳累、宫颈炎、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多种原因引起,也可能是葡萄胎、内膜炎、内分泌失调所致。常见治疗包括休息、清洁、营养补充等。不同病因治疗不同,如着床无需特殊治疗,宫颈炎可物理或药物治疗。出现褐色分泌物应及时就医,孕妇要冷静观察症状,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营养。

科普文章 2022-08-06

肾囊肿分级标准

肾囊肿分级标准主要根据囊液密度、是否有分隔、钙化以及囊壁是否有新生物进行判定。

科普文章 2022-08-06
肾囊肿分级标准

排尿障碍的护理措施

排尿障碍护理措施主要有做好心理护理、保证会阴部清洁干燥、按摩热敷下腹部、诱导排尿以及留置导尿管。

科普文章 2022-08-06
排尿障碍的护理措施

孕早期出现褐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孕早期出现褐色分泌物原因多样,包括着床出血、劳累、激素水平波动、先兆流产、宫外孕等,也可能由葡萄胎、宫颈息肉等引起。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补充孕激素、心理疏导、手术治疗、定期产检等。如因着床出血、劳累一般休息可缓解;激素波动需补充孕激素;先兆流产要卧床并遵医嘱用保胎药;宫外孕通常需手术。孕妇要注意生活饮食,定期产检。

科普文章 2022-08-06

孕早期褐色分泌物的原因

孕早期褐色分泌物可能由受精卵着床、激素水平波动、宫颈炎症、子宫内膜炎、先兆流产等多种原因引起,也可能与宫外孕、葡萄胎、胎盘低置有关。不同原因有不同治疗方式,如调整生活方式、局部用药、抗感染等。情况复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同时要重视观察分泌物变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科普文章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