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溶血性黄疸是可以自愈的。
溶血性黄疸是大量非结合胆红素形成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泄的能力,或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功能减弱,导致非结合胆红素超过正常水平,在临床上凡是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以导致溶血性的黄疸的发生。
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的溶血性疾病,比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有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部分溶血性的黄疸是可以自愈的,以新生儿溶血病为例,最容易发生在母亲为O型,孩子为A型或B型的情况下,对于轻度的溶血性黄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这时小孩会通过自己代谢,将破坏的红细胞和一些导致溶血的免疫复合物代谢出去,一般2到3个月就会慢慢消失,可以自愈。
但如果是严重的溶血性黄疸,或是其他的溶血性疾病所导致的黄疸,还是需要经过积极的治疗,不能等待病情自愈,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