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流胎停后胎盘是否容易掉落

我胎停做了药流,想知道药流后胎盘是不是能比较容易就掉下来呀?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药流胎停后胎盘是否容易掉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周大小、胎盘自身状况、对药物敏感性等都会影响胎盘排出,孕周小、胎盘粘连轻、对药物敏感时相对容易排出,反之则排出难度增加。 1. 孕周大小:孕周较小,胎盘刚形成不久,与子宫壁附着不紧密,药流后相对容易掉出;若孕周较大,胎盘已发育成熟,与子宫壁连接紧密,排出难度增加。 2. 胎盘状况:若胎盘存在粘连、植入等异常情况,药流后胎盘不易完整排出,可能部分残留在子宫内。 3. 对药物敏感性:不同人对药流药物反应不同,对药物敏感者,子宫收缩好,利于胎盘排出;不敏感者,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排出困难。 药流胎停后胎盘是否容易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孕周、胎盘状况和对药物敏感性都起着关键作用。药流后需密切观察胎盘排出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采取清宫等措施,以保障女性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怀孕14周是否会有胎动

怀孕14周,多数孕妇感觉不到胎动,少数敏感者可能有轻微感觉。胎动一般18 - 20周出现,经产妇略早。其出现时间和感知受孕妇腹壁厚度、敏感度、胎儿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早期胎动微弱,像小鱼游动等。若14周未感觉到胎动属正常,不必焦虑,定期产检即可。孕妇应保持好心态,做好产检保障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14周是否有胎动

怀孕14周一般无明显胎动,多数孕妇在18 - 20周左右开始感觉到,初产妇多在此时,经产妇可能略早。胎动感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孕妇敏感程度、腹部脂肪厚度等,敏感、腹部脂肪薄的孕妇可能14周左右有轻微类似胎动的感觉,但这也可能是肠道蠕动。早期胎动微弱,类似小鱼游动。孕妇不必焦虑,产检正常即可,孕周增加胎动会更明显规律。

名医问答 2025-03-01

彩超能否看出胎盘高低

做彩超通常能看出胎盘高低。彩超作为常用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和胎盘结构,医生通过其呈现的图像判断胎盘附着位置以确定高低。检查报告也会明确体现胎盘位置相关描述。孕期不同阶段胎盘位置或有变化,彩超能及时监测。孕期要定期做彩超,若发现胎盘位置异常,孕妇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性生活,有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彩超能不能看出胎盘高低

做彩超一般能看出胎盘高低。超声检查是评估胎盘位置的常用有效方法,彩超高分辨率成像可清晰显示胎盘位置,还能在孕期不同阶段准确测量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距离。孕早、中期胎盘位置可能低,随孕周增加或上移,彩超可动态观察。其还能准确诊断前置胎盘等异常。孕妇应定期查彩超,若胎盘位置低要多休息,有异常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低置胎盘且无羊水能否引产

低置胎盘且无羊水时不建议贸然引产,存在较大风险,需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情况后决定。评估因素包括:孕妇身体状况,看其能否承受手术;胎盘位置,判断手术可行性;孕周,以制定合适方案;手术风险,无羊水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有无感染,确认感染及控制情况。总之,医生会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制定个性化方案保障孕妇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3-01

低置胎盘无羊水能否引产

低置胎盘且无羊水时引产风险大,一般不建议贸然进行,需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情况后,由医生专业判断。低置胎盘引产易大出血,无羊水会导致胎儿窘迫、增加手术难度。医生会结合孕周、身体状况、胎盘位置等判断能否引产,若不能,可能采取增加羊水量等替代方案。孕妇应尽快就医,由医生制定合适方案保障安全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28周胎盘二级是否可提前分娩

孕28周胎盘二级一般不建议提前生产。此时胎儿发育未成熟,提前生产风险多,且胎盘二级不一定意味着要提前分娩。需综合多方面判断,包括胎儿发育(重要器官还在发育,提前生产易有并发症)、胎盘功能(功能正常可继续妊娠)、母体状况(无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可等待)、风险评估及后续监测。总之,要综合考量,遵循医嘱,保障母婴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28周胎盘二级是否可提前生产

孕28周胎盘二级一般不建议提前生产。此时胎儿未足月,器官发育可能不完善,提前生产会增加新生儿患病风险。判断是否提前分娩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包括胎儿发育(此时肺部等未发育成熟)、胎盘功能(功能正常可维持妊娠)、母体状况(无严重疾病或并发症通常不提前终止)等。医生会综合评估后做决定。应以胎儿健康为重,孕妇要遵医嘱、定期产检,等待自然分娩。

名医问答 2025-03-01

胎盘二级宫口开是否即将分娩

胎盘二级时宫口开不一定马上分娩,需结合多因素判断。宫口一般开到10厘米左右才进入胎儿娩出阶段;规律且渐强的宫缩是分娩信号,不规律则短时间不会分娩;胎儿胎位、有无缺氧等状况也影响分娩;胎盘二级仅表示基本成熟,非决定因素;且不同孕妇身体和分娩进程有差异。分娩复杂,孕妇宫口开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评估并指导处理,保障母婴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3-01

胎盘二级宫口开了是否即将分娩

胎盘二级时宫口开了不一定马上分娩,分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宫口扩张程度,开全到10厘米才进入娩出阶段;宫缩需规律且增强;胎儿位置、大小及有无缺氧等状况;孕妇体力、精神状态;还有个体差异,初产妇和经产妇产程不同。分娩是复杂过程,需医生综合评估,孕妇应保持好心态配合,以保障分娩顺利。

名医问答 2025-03-01

双胞胎是否必须做无创检查

双胞胎不一定必须做无创检查,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孕妇年龄小于35岁且唐筛低风险不一定做,超35岁可考虑;唐筛临界或高风险可进一步做无创评估。孕妇及家属也可按自身意愿选择。无创有局限,必要时需做羊水穿刺等。因双胞胎情况特殊,最终检查方案要结合医生专业建议确定,以保障准确了解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双胞胎有无必要做无创检查

双胞胎不一定必须做无创检查,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超过35岁的孕妇、有染色体相关家族遗传病史者、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者,医生可能建议做,但都非强制。而且无创检查对双胞胎准确性不如单胎,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最终是否做,要由医生结合孕妇具体情况全面评估后给出专业建议,以保障母婴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首胎是女宝二胎性别会变吗

第一胎是女宝,第二胎性别不一定改变。胎儿性别由染色体决定,人类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性染色体,XY为男性、XX为女性。每次怀孕胎儿性染色体组合随机,遵循独立随机原则,上一胎性别不影响下一胎。且目前无法人为控制受孕时胎儿性别。所以不能依第一胎性别判断第二胎,应更关注胎儿健康发育。

名医问答 2025-03-01

头胎是女宝二胎性别会变化吗

第一胎是女宝,第二胎性别有可能改变。胎儿性别由染色体决定,人类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性染色体,XY为男性、XX为女性,精子携带的性染色体决定胎儿性别。每次受孕时,精子与卵子结合是随机的,不受之前生育影响。目前除医学需要外,禁止鉴定胎儿性别,也无绝对准确预测方法。胎儿性别随机,关键是健康发育,应平和迎接新生命。

名医问答 2025-03-01

首胎是女宝二胎会换胎吗

第一胎是女宝,第二胎不一定换胎,胎儿性别由染色体决定,每胎性别独立随机,不存在换胎说法。性别由精子携带的染色体决定,Y染色体为男胎,X染色体为女胎。每次受孕精子携带染色体随机,两胎性别无必然联系,且无法在受孕前准确控制胎儿性别。人们应摒弃重男轻女观念,平和迎接新生命,更关注胎儿健康成长。

名医问答 2025-03-01

胎儿心脏有反流还能不能要

胎儿心脏反流能否继续妊娠需综合判断。反流程度上,轻度多为生理性,可继续妊娠,重度则较复杂;若仅单纯反流,预后较好,合并其他异常则风险大;孕周方面,孕早期可观察,孕晚期严重时需谨慎;复查时反流减轻可继续,加重则需进一步评估。总之,不能简单决定,孕妇应配合检查,医生会依具体情况给出建议助其决策。

名医问答 2025-03-01

胎儿心脏反流时胎儿是否可保留

胎儿心脏反流时能否保留需综合判断。反流轻微、无其他异常且可能自行消失,通常可保留;反流严重、合并其他异常,保留风险大。还需考虑孕周、孕妇及家属意愿等。轻微反流可能是生理性的,合并异常则需谨慎。孕周小可观察,大且情况严重处理复杂。总之,应综合多因素评估,医患充分沟通后做合适选择保障母婴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精子畸形率高会不会引起停育

精子畸形率高有可能导致停育,但非绝对。畸形精子遗传物质异常,会增加胚胎发育异常风险,易引发停育。不过,并非所有畸形精子都有问题,仍可能有正常受精并正常发育的情况。此外,女性自身内分泌失调、子宫异常等,以及外界辐射、化学物质等也会导致停育。所以,不能将停育单纯归因于精子畸形率高,备孕双方应全面检查、改善习惯。

名医问答 2025-03-01

生三胎是否存在风险

生三胎存在一定风险。年龄相关风险上,高龄女性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异常概率增加;身体机能变化风险表现为多次妊娠使子宫、盆底肌肉受损,有子宫破裂等问题;心理压力风险指养育多孩带来压力,易致不良情绪;产科并发症风险是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几率升高;还有产后恢复慢、感染等其他风险。准备生三胎的女性应了解风险,做好孕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名医问答 2025-03-01

生育三胎会不会存在风险

生育三胎一般存在风险。年龄偏大的女性生育三胎,身体机能下降、卵子质量降低,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高龄产妇患妊娠并发症概率更高,还会影响母婴安全。多次生育使子宫受损,怀孕和分娩时风险增加。且养育孩子耗力,产后恢复慢。生育三胎前应全面检查、评估身体,孕期严格产检,家庭也需做好经济、人力等准备应对风险。

名医问答 2025-03-0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