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门诊病历书写需全面记录患者信息、病史、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计划,确保内容详实且符合规范,为后续治疗及医疗安全提供依据。
-
基本信息记录
拔牙门诊病历应准确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如电话)及职业,部分病历还需标注药物过敏史。若患者有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特殊病史(如血液系统疾病),需详细注明,以便评估拔牙风险。 -
主诉与现病史描述
主诉需简明概括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如“右下后牙疼痛3天”)。现病史应详细记录症状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及伴随症状(如牙龈肿胀、出血、口臭等),并说明既往治疗情况或自行处理的效果(如是否服用止痛药无效)。 -
口腔检查重点
检查需涵盖牙龈、牙体、咬合及颌面情况。重点记录牙龈炎症、牙结石分布(如“牙石++”)、松动牙程度(如“Ⅲ度松动”)、龋坏范围及牙髓活力状态。必要时需借助X线片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明确诊断,标注检查日期及异常指标(如根尖阴影、牙槽骨吸收)。 -
诊断与治疗计划
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名称(如“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治疗计划需具体,包括麻醉方式(如局部浸润麻醉)、拔牙步骤(如使用牙挺和牙钳)、术后止血措施及抗生素使用。复杂病例需设计替代方案,并注明患者知情同意结果。 -
术后注意事项与随访
病历末需列明术后护理指引(如“24小时内避免漱口”“忌热食”)及复诊安排(如“术后3日复查”)。对于长期用药或高风险患者,应制定周期性追踪计划,并记录沟通确认细节。
精准规范的拔牙病历是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工具。医生需严格遵循书写要求,确保信息完整、术语统一,为后续诊疗及医患纠纷防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