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肺脏功能失调,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多由外邪(风寒/风热/燥热)或痰湿引发,虚证则与肺气虚、肺阴虚或脾肾阳虚相关,治疗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证型后针对性用药。
-
常见辨证分型与症状
- 风寒束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多因受凉诱发。
- 风热犯肺:咳痰黄稠、咽喉肿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
- 肺气虚:气短乏力、易感冒、自汗畏风,活动后症状加重。
- 肺阴虚: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常见于久咳或燥邪伤肺。
- 痰湿阻肺:痰多黏稠、胸闷气促、舌苔白腻,多因脾虚运化失常所致。
-
核心治疗原则
- 外感实证以祛邪为主,如风寒用麻黄汤,风热用桑菊饮;内伤虚证需扶正固本,如肺气虚用玉屏风散,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
- 调理脾肾是关键,脾虚痰湿者需健脾化痰(如二陈汤),肾不纳气者需温肾摄气(如七味都气丸)。
-
日常调护建议
- 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防寒,尤其保护颈部与背部。
- 饮食宜清淡,肺热者忌辛辣,痰湿者少食肥甘厚味。
- 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或深呼吸锻炼肺气。
中医辨证强调个体化治疗,同一症状可能对应不同证型,需专业医师四诊合参后制定方案,切勿自行套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