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野狗挠伤后必须立即就医,关键风险在于狂犬病暴露风险、伤口感染概率高以及破伤风感染可能性。以下情况的任一出现均需紧急处理:皮肤破损出血、黏膜接触动物唾液、伤口位于头面部或神经密集区。
-
感染风险与疾病传播
野狗爪部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破伤风杆菌及多种细菌。即使伤口微小,病毒仍可通过破损皮肤侵入人体。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需在24小时内接种免疫球蛋白和疫苗。伤口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提示细菌感染加重,需抗生素治疗。 -
规范伤口处理流程
现场应立即用流动清水+肥皂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保持开放状态。避免包扎或涂抹药膏,以免加速厌氧菌繁殖。深部创伤需医生评估是否清创缝合,动物唾液污染的衣物需高温消毒。 -
疫苗接种优先级
首次暴露者需接种5针狂犬疫苗(第0、3、7、14、28天),头面部受伤或免疫缺陷者需加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若10年内完成过全程接种,仅需加强2针。破伤风疫苗需根据既往接种史决定补打类型。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需重点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哺乳期女性接种后无需停喂母乳,但需观察婴儿过敏反应。糖尿病患者清创后需加强血糖控制以防感染扩散。
特别提示:即使野狗外观健康,仍有2%-5%概率携带病毒。就医时携带动物特征记录(颜色、体型、攻击位置),便于疾控部门追踪溯源。全程接种后仍需观察动物10日,若其死亡需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