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天气中得了脑中风,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以及遵循科学的治疗流程,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训练等。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如何预防复发,并关注患者的长期健康维护。
当气温上升至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炎热季节特别需要注意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一旦出现头晕、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前往设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等紧急措施,这些操作必须在发病后的4.5到9小时内完成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急性期的处理外,住院期间还需注意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通过简易有效的床边检测方法来评估吞咽功能,防止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应在入院两天内开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在出院后持续进行。伴有房颤的患者则需要接受抗凝治疗。为了降低血脂水平,通常会给予他汀类药物。
针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及家属,医院还应提供戒烟教育和支持。重要的一点是尽早开展康复评估与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语言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过程可能涉及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回归。
在高温环境下发生脑中风时,快速反应至关重要。从识别早期症状到实施恰当的医疗干预,再到后续的康复支持,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决定了治疗的成功与否。患者和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