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发的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或自制淡盐水缓解,重症需立即就医静脉输液治疗。关键措施包括:降温优先、分阶段补液、针对性补充钠钾等元素,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
降温与休息:迅速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或冰敷大血管处(颈部、腋窝)。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代谢消耗。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但需警惕药物加重出汗导致的电解质流失。
-
科学补液
- 轻度紊乱(乏力、头晕):每小时饮用500-1000毫升淡盐水(每升水加1-2克盐)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如宝矿力水特)。
- 中度紊乱(肌肉痉挛、恶心):增加补液量至每小时1000-1500毫升,可搭配口服补液盐(含钠、钾、葡萄糖)。
- 重度紊乱(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氯化钾等纠正失衡,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
饮食调整
- 补钾:香蕉、橙子、菠菜等富含钾离子,适合消化能力正常者少量多次摄入。
- 补钠:咸汤、海带可补充流失的钠,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
- 避免刺激性食物:咖啡、酒精可能加重脱水,高温期间应禁食。
-
预防与监测
- 高温作业时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电解质水,避免一次性暴饮。
- 观察尿液颜色(浅黄色为佳)和尿量,若持续少尿或水肿需就医。
- 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应格外注意环境通风与体温调节。
总结:高温下电解质紊乱的救治需结合症状轻重分层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合理补液、动态监测。若自行调理后症状未缓解或恶化,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