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可能感染狂犬病,这是一种致死率近乎100%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唾液经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流浪狗、行为异常的狗风险更高。伤口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或破伤风,但狂犬病是最需紧急应对的威胁。
-
狂犬病的高危性
狂犬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则数天,长可达数年),发病后表现为恐水、恐风、痉挛等,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即使伤口微小或未出血,仍存在感染风险,需立即清洗消毒并接种疫苗。 -
其他潜在感染风险
- 细菌感染:狗口腔携带多种细菌(如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导致伤口红肿、化脓甚至败血症。
- 破伤风:若伤口较深且未及时处理,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污染伤口引发肌肉强直、呼吸困难等重症。
-
紧急处理与预防措施
-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碘伏消毒。
- 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
- 深伤口需打破伤风疫苗,并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疗。
提示:任何野狗或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咬伤均不可轻视,及时就医是唯一有效应对策略。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尤其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