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虽以阴雨为主,但紫外线仍可穿透云层导致晒伤。关键处理原则为降温消炎、修复屏障、避免二次刺激。若皮肤出现红肿、灼痛或水疱,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冷却镇静:用冷毛巾或冰牛奶湿敷晒伤处15分钟,重复多次。避免直接冰敷,温差过大会加重损伤。黄瓜片或芦荟凝胶可辅助舒缓,但需确保成分纯净无刺激。
-
药物干预:轻度晒伤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1%氢化可的松乳液(每日3-4次),疼痛明显时口服布洛芬。若出现水疱,切勿自行挑破,需就医处理以防感染。严重晒伤伴发热、头痛需短期口服泼尼松等处方药。
-
保湿修复:冷却后使用含神经酰胺或维生素E的乳液锁水,避免含酒精、香料的产品。脱皮期不可撕扯,需等待自然脱落。
-
防护调整:梅雨季仍需涂抹SPF30+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外出时配合遮阳伞、宽檐帽,避免正午时段暴露。
-
饮食辅助:多饮水补充电解质,增加西红柿、坚果等抗氧化食物摄入,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柠檬等。
晒伤后48小时内是修复黄金期,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梅雨季防晒常被忽视,需提高警惕,科学护理才能避免长期色素沉着或皮肤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