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中风的关键在于根据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选择针对性药物,其中溶栓药(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脱水剂(如甘露醇)和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是核心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
缺血性脑中风用药
- 溶栓药物:发病早期(通常3-4.5小时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或尿激酶,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长期服用可预防血栓复发,但需警惕出血风险。
- 降脂稳斑药物: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能稳定动脉斑块,降低再发风险。
-
出血性脑中风用药
-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可减轻脑水肿,需控制输注速度避免副作用。
- 降压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需平稳降压以防二次出血。
-
神经保护与辅助治疗
- 依达拉奉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脑细胞损伤,适用于急性期;尼莫地平可改善脑血管痉挛。
注意:脑中风用药需个体化调整,尤其需关注禁忌症(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依达拉奉)。紧急情况下,立即就医并配合综合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