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时体温升高主要与免疫力下降引发的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应激反应以及空气中颗粒物刺激有关。淋雨受凉后,人体防御机制减弱,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气压变化导致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反应,进一步促使体温上升。
-
免疫力下降与感染:雷暴雨时淋雨会导致体表温度骤降,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使局部免疫力降低。此时,细菌(如链球菌)或病毒(如流感病毒)更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炎症反应释放的致热原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失衡:寒冷刺激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体温调定点被调高以对抗低温。若淋雨后未及时保暖,体表持续散热与内部产热失衡,可能发展为持续发热。
-
雷暴天气的环境因素:雷暴前夕气压变化会扬起花粉、灰尘等颗粒物,这些微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可能诱发哮喘或慢阻肺急性发作,伴随体温升高。部分人群对颗粒物敏感,可能引发非感染性炎症反应。
雷暴雨后若出现发热,需及时保暖、补充水分,并观察是否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高热或症状加重应就医,避免延误感染治疗。日常注意天气预警,外出携带雨具以减少淋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