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中暑衰竭是一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身体散热功能障碍和电解质失衡导致的急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应对措施
-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湿热环境中。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或用冰袋冷敷降温。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患者口服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 保持患者清醒:若患者意识模糊或昏迷,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 及时就医: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预防建议
- 避免长时间处于湿热环境: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户外活动。
- 穿着透气衣物:选择宽松、浅色的衣物,以利散热。
- 合理饮食:多摄入含钾、钠等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运动饮料等。
- 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 及时补充水分:即使在非剧烈运动时,也应定时喝水,防止脱水。
总结
湿冷中暑衰竭的急救需迅速、准确,包括脱离湿热环境、物理降温和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措施。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以减少中暑风险。如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