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热衰竭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并通过物理降温(如凉水擦拭)缓解症状。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呕吐,需紧急就医。
-
识别症状:热衰竭表现为头晕、恶心、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可能伴随肌肉痉挛。与热射病不同,体温通常正常或略高,但需警惕恶化风险。
-
紧急处理:
-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双脚。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避免酒精和咖啡因。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部位,或扇风促进散热。
-
预防措施:
- 避免高温时段活动: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作业或运动。
- 穿着透气衣物:选择浅色宽松服装,佩戴遮阳帽。
- 定期补水:即使不渴,也应每15-20分钟饮水100-200毫升。
-
误区提醒:
- 不要用冰水直接浸泡身体,以免血管收缩阻碍散热。
- 中暑后不宜服用退烧药,因其无法调节体温中枢功能障碍。
夏季高温下,热衰竭可能快速进展为致命的热射病。及时干预是关键,同时加强日常防护,才能安全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