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皮肤皲裂主要由低温干燥、皮脂分泌减少、角质层缺水及外部刺激共同导致,表现为皮肤干裂、疼痛甚至出血,常见于手足等皮脂腺分布少的部位。
-
低温与干燥环境:寒冷天气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和皮脂腺活动减弱,天然油脂分泌减少,皮肤锁水能力下降。空气湿度低加速水分蒸发,导致角质层含水量不足(低于10%),引发干燥皲裂。
-
生理结构缺陷:手掌、足跟等部位角质层厚且无皮脂腺,缺乏油脂保护,低温下弹性降低,运动时易因摩擦开裂。
-
外部刺激加剧:频繁接触碱性洗涤剂、热水或机械摩擦会破坏皮肤屏障,削弱防御功能,使裂痕加深。老年人因皮肤老化、油脂分泌更少,风险更高。
-
护理不当:过度清洁、高温洗澡或使用强效去脂产品会剥离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加重干燥。
提示:冬季需加强保湿(如尿素软膏、凡士林)、减少刺激、控制洗澡水温(32-40℃)并穿戴保暖衣物,若反复皲裂需排查鱼鳞病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