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需警惕流感与传染病风险,关键注意点包括:避免涉水感染、加强个人卫生、防范蚊虫鼠害、及时就医,并重点关注饮用水与食品安全。
-
避免涉水感染
雷暴雨后积水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如钩端螺旋体、血吸虫),接触后需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皮肤,有伤口者需消毒并避免接触污水。穿防水鞋靴减少暴露风险,糖尿病患者或皮肤破损者尤其需谨慎。 -
严控饮食饮水安全
洪水易污染水源,只饮用煮沸水或瓶装水,避免生食被雨水浸泡的蔬果。食物需彻底加热,腐败变质或淹死的禽畜绝对禁食。餐具煮沸消毒,生熟分开处理。 -
防范蚊虫鼠媒疾病
暴雨后蚊虫、老鼠滋生,可能传播登革热、乙脑、出血热等。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家中积水,配合社区灭鼠行动。穿长袖衣物减少叮咬,高危地区避免野外接触疫水。 -
呼吸道防护与流感预防
潮湿环境易滋生病毒,流感症状(高热、肌肉酸痛)需与普通感冒区分。减少人群聚集,佩戴口罩,室内通风;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尤其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
及时处理健康异常
若出现持续发热、腹泻、皮疹或呼吸困难,立即就医。洪水后常见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总结:雷暴雨后健康风险叠加,需从环境、饮食、防护多层面切断传播链。提前备好防水装备、消毒物资,并关注疾控部门动态,科学应对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