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蚊虫叮咬需格外警惕!潮湿环境加速蚊虫繁殖,叮咬后易引发感染或过敏,关键防护措施包括清理积水、物理遮挡、科学驱蚊、正确处理叮咬伤口,特殊人群(如婴幼儿)需选择温和防护方式。
-
清除孳生源头
雨后瓶罐、花盆底等小型积水处是蚊虫产卵温床,需及时清理或加盖。垃圾桶、卫生间保持干燥,水生植物每周换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密度。 -
物理防护优先
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蚊帐、电蚊拍等物理方式更安全,尤其适合婴幼儿。深色衣物易吸引蚊虫,尽量避免穿着。 -
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成人可选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液,喷洒于衣物或皮肤(避开眼口)。婴幼儿建议专用温和产品,或通过蚊帐防护。风油精、清凉油可缓解瘙痒,但破损皮肤禁用。 -
正确处理叮咬伤口
抓挠会加重炎症,可用肥皂水清洗后冷敷。炉甘石洗剂、盐水擦拭能止痒,红肿发热需就医。隐翅虫等毒虫勿拍打,立即用碱性肥皂水中和毒液。 -
高危人群与场景防范
出汗多、体味重者更易招蚊,运动后及时清洁。雨后10天是蚊虫活跃高峰,避免树丛、水洼逗留。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异常症状,需警惕蚊媒传染病。
总结:阴雨天防蚊需“环境+个人”双管齐下,及时处理叮咬避免继发感染。特殊天气更需提高警惕,科学防护才能有效阻断蚊虫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