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心血管疾病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及电解质失衡,根治需结合长期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科学补水。
-
药物干预与定期监测
高温易诱发血栓和血压波动,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或降压药,并定期检查血脂、血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科学补水与饮食管理
避免脱水导致血液黏稠,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可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高盐高脂摄入,多吃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或坚果。 -
适度运动与温度调节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居家保持通风,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减少血管骤然收缩的风险。 -
情绪稳定与睡眠保障
高温易引发焦虑,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心脏负荷。
综合来看,根治需多管齐下:药物为基础,生活干预为核心,同时警惕高温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