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中暑衰竭的根治需结合快速降温、补液纠电解质、中医调理及长期预防。 阴雨天湿度高、体感闷热,汗液蒸发受阻易引发中暑衰竭,表现为头晕、乏力、冷汗甚至意识模糊,需分阶段科学干预。
-
紧急处理:降温与补液
立即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轻度患者口服含电解质的补液盐,重度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若出现抽搐或昏迷,可掐压人中穴或十宣穴急救。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西医对症:血压下降时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高热者联合物理降温与药物(氯丙嗪)。
- 中医调理:阴暑适用养阴生津方剂,如王孟英清暑益气汤(含西洋参、麦冬、石斛);恶心呕吐可服藿香正气水,头昏胸闷用仁丹。
-
恢复期调养
避免油腻生冷,多食莲子、银耳等益气养阴食材;保证睡眠,练习太极等舒缓运动。刮痧可缓解残留症状,但体质虚弱者慎用。 -
长期预防关键
阴雨天仍需防暑,穿透气衣物,定时补充淡盐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中暑衰竭根治需“急缓结合”,急救后持续调理体质,并改善生活习惯。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