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咳嗽主要与湿邪困肺、过敏原增多、免疫力下降三大因素有关。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和尘螨,刺激呼吸道;同时湿气阻碍肺脾功能,导致痰湿积聚,引发或加重咳嗽,尤其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影响显著。
-
湿邪与痰湿交织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梅雨季湿气重,脾运化功能下降,痰湿内生。湿邪与原有痰浊结合,阻塞气道,表现为咳嗽痰多、夜间加重。肺功能较弱者(如慢阻肺、哮喘患者)症状更明显,需注重健脾祛湿。 -
过敏原刺激
潮湿环境加速霉菌、花粉繁殖,易诱发过敏性咳嗽或哮喘。患者常出现干咳、喉咙痒或异物感,误以为是普通支气管炎。减少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是关键。 -
免疫力与温差影响
梅雨季温差大,人体易受凉,病毒更活跃,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儿童和老年人因抵抗力较弱,更需注意保暖,避免隔夜食物,以防肠胃炎加重咳嗽。 -
环境调节与护理
控制室内湿度(50%-60%)、适当通风、空调除湿(避免长时间使用)可减少湿气刺激。饮食上推荐山药、薏米、百合等健脾润肺食材,避免辛辣油腻。若咳嗽持续或伴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梅雨季咳嗽需结合体质和环境综合调理,祛湿、防过敏、增强免疫缺一不可。症状轻微时可尝试食疗和拍背排痰,但反复发作或加重务必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