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时皮肤出现皲裂,主要原因是低温干燥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加速,同时皮脂分泌减少、角质层弹性下降,最终引发开裂。 物理摩擦、化学刺激、营养缺乏或皮肤病(如湿疹、手癣)也会加重皲裂问题。
-
低温与干燥的双重打击
寒冷天气下,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湿因子”不足,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皮肤失去弹性,类似干涸的泥土般龟裂。冷风还会加速水分蒸发,进一步破坏屏障功能。 -
外部刺激的叠加伤害
频繁接触冷水、洗涤剂或碱性物质会剥离皮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物理摩擦(如劳动、不合脚鞋子)则直接损伤角质层,导致局部增厚并开裂。 -
内在因素影响
缺乏维生素A、E等营养素会延缓皮肤修复;湿疹、手癣等疾病可能引发慢性炎症,使皮肤代谢异常,皲裂反复发作。老年人因皮脂分泌减少,风险更高。 -
忽视护理的恶性循环
未及时保湿或错误处理(如用高温水冲洗)会加剧干燥。若已出现裂口仍继续接触刺激物,可能引发感染或深度裂伤。
预防重于治疗:日常需加强保湿(选择含尿素、凡士林的产品)、减少刺激(戴手套、穿棉袜)、均衡饮食。若皲裂伴随红肿、出血,建议就医排查皮肤病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