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引发的腹胀腹泻,需区分病因后针对性处理:受凉型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感染型需抗生素或益生菌治疗;脱水时及时补充电解质。关键措施包括调整饮食、避免滥用药物、重症就医。
-
一般处理:腹部受凉是常见诱因,用热水袋(40℃左右)热敷或顺时针按摩腹部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腹泻期间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
药物干预:细菌性腹泻(如伴发热、脓血便)需诺氟沙星等抗生素,但需医生指导。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黏膜,与益生菌(如双歧杆菌)间隔2小时服用效果更佳。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
-
防脱水管理:每次腹泻后补充100-200ml口服补液盐(每袋兑250ml温水),儿童按体重50ml/kg分次饮用。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
-
特殊风险规避:暴雨后避免接触污染水源,食物彻底加热至75℃以上。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淋雨后若症状持续超24小时,应排查诺如病毒等感染可能。
暴雨季需备齐止泻药、补液盐和防水装备,症状加重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时,务必12小时内就诊消化科。日常注意食品冷藏保存与手部消毒,可降低80%以上感染性腹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