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身体着凉需及时解表散寒、调和体温,核心方法是物理降温与中医调理结合。若出现发热畏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通过温水擦浴、艾叶泡脚等促进排汗,同时避免骤冷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
物理降温:用温水(非冰水)擦拭腋窝、颈部等大血管处,或冷敷额头,帮助散热但避免寒邪内侵。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
-
中医调理:
- 生姜红糖水:驱寒发汗,缓解头痛身痛。
- 艾叶泡脚:温经散寒,水位需没过脚踝,持续20分钟。
- 对症用药:风热感冒可用银翘解毒颗粒,风寒感冒选感冒清热颗粒,忌混淆类型。
-
生活习惯调整:
- 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适当补充维生素C。
- 保证睡眠但避免直吹空调,午休不宜过长。
-
及时就医:若高热不退(超38.5℃)、症状加重或持续3天以上,需排查中暑或合并感染,避免自行滥用退烧药。
高温着凉是“外寒内热”的典型表现,关键在平衡散热与防寒。日常注意温差调节,运动后勿立即冲凉,体质弱者更需预防反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