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中暑痉挛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并视情况就医。 湿热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钠钾流失是痉挛主因,快速纠正水盐失衡和针对性缓解肌肉抽搐是关键。
- 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促进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加重症状,静卧休息至体征稳定。
- 补充电解质:饮用含盐饮料或运动饮料,少量多次补充。重度痉挛需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但禁止大量饮水以免稀释电解质。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冰袋包裹毛巾后局部外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 按摩与药物缓解:轻柔按摩痉挛部位放松肌肉,口服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调节胃肠功能。抽搐严重时需地西泮等药物控制。
- 重症送医指征:若出现高热、昏迷或持续痉挛超过1小时,立即拨打120。热射病需医疗级降温设备,延误可能危及生命。
梅雨季防痉挛需穿透气衣物、定时补充电解质饮料,户外活动避开正午高温。中暑初期症状(头晕、乏力)出现时即应干预,避免进展为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