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发热时需及时测量体温并采取退热措施,38.5℃以上可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同时注意保暖、补充水分和休息。若伴随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基础处理
-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拭或过度包裹。
- 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时,按说明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儿童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
中医调理
- 风寒型(怕冷明显、流清涕)可用荆防败毒散或生姜葱白水驱寒;寒热交替(忽冷忽热)适合小柴胡汤,但需中医辨证后使用。
- 外治法:艾叶生姜水泡脚、搓揉背部至发热,或针刺大椎、合谷等穴位(需专业医师操作)。
-
护理要点
- 饮食清淡:选择米粥、蔬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直接吹风,适当增加衣物但不宜过度保暖。
-
特殊人群注意
- 儿童:优先物理降温,慎用阿司匹林;孕妇/老人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提示:回寒发热多为感染或风寒引发,若48小时内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皮疹等,务必就医排查病因。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感冒高发季减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