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最危险的中暑类型,需立即采取降温、补液、送医三步急救措施。核心表现为体温超40℃、意识障碍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但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以下是关键应对方法:
-
快速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避免直接进入低温空调房,适宜环境温度为22-25℃。若条件允许,用凉水(非冰水)擦拭全身,重点冷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 -
紧急物理降温
- 浸泡降温:将患者浸入凉水浴缸或淋浴下,持续搅拌水流增强散热。
- 冰敷辅助:用湿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头部和躯干,避免冻伤。
- 蒸发降温:配合风扇吹拂浸湿的衣物或皮肤,加速蒸发散热。
-
科学补液与禁忌
清醒者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或口服补液盐,禁止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发呕吐。若患者昏迷或抽搐,切勿喂水,保持侧卧位防误吸。 -
识别危重信号
出现持续高热、昏迷、抽搐、呼吸急促(>20次/分)或呕吐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期间持续物理降温,并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
预防优于救治
高温天气避免户外活动(尤其10:00-16:00),穿戴透气衣物,定时补充电解质水。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闷热环境诱发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30分钟,每延迟1小时救治,死亡率上升10%。掌握上述措施可有效争取抢救时间,但最终仍需专业医疗干预。夏季高温季,建议家庭备齐退热贴、口服补液盐等应急物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