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中暑痉挛时,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电解质、轻柔拉伸痉挛肌肉,并采取物理降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意识模糊、高热),必须紧急送医。关键措施包括:避免剧烈活动、选择透气衣物、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以及优先处理大血管区域(腋下、腹股沟)的降温。
- 快速脱离潮湿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双脚,解开紧身衣物以利散热。潮湿天气中汗液蒸发慢,更易引发热痉挛,因此脱离环境是首要步骤。
- 科学补液与电解质:口服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不超过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低钠血症。香蕉、椰子水等含钾食物可辅助缓解肌肉痉挛。
- 针对性缓解痉挛:轻柔按摩抽筋部位(如小腿可反向拉伸脚背),用温热毛巾敷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忌用冰水直接刺激。
- 分阶段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区域,配合风扇加速蒸发。若体温超过38℃,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但需每10分钟检查皮肤状态以防冻伤。
- 警惕重症信号:若出现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途中保持侧卧防窒息,持续用湿毛巾擦拭躯干。
潮湿天气中暑痉挛的预防重于治疗。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正午外出,并随身携带电解质补剂。中暑后72小时内应暂停剧烈运动,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