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关键在于做好保暖、科学运动和健康管理。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上升,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症。重点防护措施包括:避免晨间低温外出、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情绪稳定。
-
全面保暖: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以上,外出时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足部,穿戴保暖的帽子、围巾和宽松鞋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血管痉挛。
-
调整运动方式:避开清晨和夜间低温时段,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或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室内可做弹力带训练或平衡练习。
-
优化饮食结构:遵循少盐、少油、少糖原则,每日摄入多样化蔬果(如3拳水果+4拳蔬菜),控制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补充温水,避免血液黏稠。
-
规律监测指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测量血压血糖,心衰患者记录体重变化。遵医嘱服药,不擅自调整剂量,出现胸痛、头晕等症状立即就医。
-
避免高危行为:忌用饮酒御寒、长时间泡澡或熬夜。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同时保持浴室通风。
寒冷季节需格外关注身体信号,合并慢性病患者应制定个性化防护计划。通过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