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中暑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性症状,表现为发抖、皮肤苍白、头痛恶心等, 需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并采取保暖措施。其核心诱因是骤冷骤热导致的体温中枢“失灵”,常见于空调房与户外频繁切换、大汗后猛吹冷风等场景,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需警惕。
分点论述:
- 识别症状:早期表现为寒战、皮肤冰凉、乏力,严重时出现呕吐、呼吸急促甚至意识模糊。与“热中暑”不同,冷中暑易被误判为普通受凉,需结合环境温差判断。
- 紧急处理:
- 快速复温:用毛毯、热水袋包裹躯干,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以防烫伤。
- 补充能量:饮用温糖盐水或姜汤,忌冷饮、绿豆汤等寒凉食物。
- 医疗干预:若出现昏迷或持续呕吐,立即送医。
- 预防关键:
- 控制温差:空调温度不低于26℃,室内外温差≤5℃;进出空调房前在过渡区休息5分钟。
- 科学穿衣:选择透气多层衣物,大汗后及时更换干爽服装。
- 增强适应力:适度户外活动提升体温调节能力,避免久坐空调环境。
冷中暑的防治重在平衡环境温度与身体适应力,特殊人群需加强防护。出现症状时遵循“保暖-补温-就医”优先级,避免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