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气温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1℃时,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34.1%,急诊患者增加17.3%。高温通过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波动、心脏供血不足等机制直接威胁心脑血管健康,尤其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风险更高。
-
血液黏稠度与血栓风险
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数据显示,夏季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发病率因血液黏稠度增加而显著上升。 -
血压波动与血管负担
高温引发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可能诱发心脏代偿性加速跳动;而空调房与户外的温差又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加重血压波动。老年人擅自减少降压药剂量会进一步加剧夜间血压升高风险。 -
心脏供血与缺氧
皮下血管扩张使更多血液流向体表,心脏和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脑缺氧。高温环境下,心脏需氧量增加但供氧不足,易引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
高危人群与诱因
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及长期吸烟者更易受高温影响。冷饮暴饮、晨练过早、空调温差过大等行为会进一步放大风险。
科学防护是关键:夏季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遵医嘱调整药物,忌擅自停药;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立即就医。